“三遗之城”都江堰奋力擦亮“天府旅游名县”金字招牌

“近年来,我市旅游人数从1000多万到2000万,再到今年估计超2800万,从大幅攀升的数据来看,都江堰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在12月14日举行的“县域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都江堰市专场上,都江堰市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发布会围绕自成功创建天府旅游名县以来,都江堰市如何做实、叫响、擦亮“天府旅游名县”金字招牌,如何依托“三遗之城”资源优势探索文旅融合之路展开,从五个方面讲述都江堰市的“名县”故事。

一是打好“三遗之城”内容王牌。科学规划芒城遗址、玉堂窑址考古遗址公园,推动四川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县域试点和国家级“古蜀文明传承创新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完成圆明宫、灵岩寺及千佛塔等文物古建筑修缮保护,皮影、剪纸、青城太极3个项目纳入“成都大运会”大运村互动体验项目,开展各类主题展览、研学及国际化交流活动100余场(次)。还将世界遗产与文创产品结合,“圈粉”不少游客。

二是夯实“产业圈链”竞争基底。以“都江堰—玉堂窑—熊猫谷—芒城遗址—青城山”世界遗产为主轴,在此范围内划定20.8平方公里作为都江堰世界旅游目的地重点片区。全力构建“链主企业+公共平台+产业基金+领军人才+中介机构”产业生态体系,落地华西五粮液青城山国际康养中心等重大文旅项目10余个,总投资353亿元,年均实际完成投资金额超45亿元。发布了“3+1”产业扶持政策,兑现文旅产业扶持资金近2000万元。持续提升链主企业引领作用,培育规上文创和旅游企业突破100家、在册旅游企业约2000家、住宿单位数量4000余家。

三是丰富“品质消费”产品矩阵。将“大遗产、大灌区、大青城、大熊猫、大冰雪”五大IP与游客想要的“吃住行游购娱”有机融合,培育最成都·生活美学新场景14处,创建“新旅游·潮成都”目的地28家,周末精品旅游场景(点位)40个,推出“蓝眼泪”“自拍熊猫”等沉浸式体验项目和“蜀守传”等智慧文旅场景。举办青城山登山旅游节、成都双遗马拉松、都江堰放水节、虹口漂流季、天府国潮夜游节等,做到文旅消费“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亮点”。

此外还携手金沙遗址、三星堆等打造成都都市圈精品旅游环线,与重庆南川、大足等地开展文旅合作30余项。赴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开展旅游推介专题活动,举办“17国外国使领团都江堰行”城市推介活动,利用34个国际友城和友好合作关系城市、10个“海外都江堰”推广站开展国际旅游客源地在地营销。

四是提升“留量体验”服务品质。推动基础设施和公服配套智慧化、适旅化提质升级,推动M-TR旅游客运专线成功试运行,推动“都江堰—四姑娘山”山地轨道项目布局规划和开工建设,实现“二绕”“三绕”连接线建成通车,启用成都“双机场”异地值机“国际候机楼”。持续开展“文旅市场乱象整治”等专项行动,优化全市旅游咨询服务及投诉受理机制,完善全域旅游讲解员管理、文明旅游志愿服务。

五是长效“规划引领”持续赋能。都江堰将抢抓机遇,把名县的各项“指标”巩固好,把名县联盟机制发挥好,深化天府旅游名县国际版建设,推动青城山—都江堰景区、天府青城康养休闲旅游度假区等率先建成世界级旅游产品。以“将整个城市作为一个景区”的理念,在城市有机更新、特色街区打造、文创园区建设等工作中,统筹植入旅游元素、采用旅游标识标准,推进“旅游+”和“+旅游”,不断提升都江堰市“名县”的知名度、美誉度和社会关注度。

据了解,近年来都江堰市先后成功创建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天府青城康养旅游度假区晋级成都首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成功打造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在“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中位居全国第八、“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中位居全国第四,天府旅游名县复核考评连续四年全省第一。(文/图 彭艳 陈鹏宇)

热门相关:贴身侍卫   我有一张沾沾卡   唐枭   在遗忘的时光里重逢   惊世第一妃:魔帝,宠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