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光明区:加速推进世界一流科学城建设

2018年4月,深圳市落子布局光明科学城。同年9月19日,光明区正式揭牌成立。5年来,光明区着力推动光明科学城发展,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锚定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奋斗目标,加快建设原始创新策源地、科研经济先行地、创新人才集聚地,勇担使命、赶超奔跑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奋力开创着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集中承载区、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新局面。

构建协调创新共同体

策源原始创新、集聚创新人才的光明科学城正在形成开放、共享、协同的“创新共同体”,在信息、生命、新材料3大学科领域集中布局9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1个科研平台、2所省重点实验室、2所高水平大学共24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为企业联动科研院校、共建创新联合体、攻克关键技术提供“科学重器”。

作为深圳建市以来投资建设的重大科学设施,自由电子激光已面向港澳科技创新需求布局建设实验线站,并将作为世界先进的第4代先进光源大科学装置为基础研究提供世界领先的研究工具。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2个设施已入驻一批团队,并购置超1500台/套科研设备,将有力提升深圳市多维度生物系统检测、多层次生物仪器开发、治疗性细胞设计合成,以及重大脑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诊断干预策略、类脑智能技术研发和模式动物等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能力。鹏城云脑Ⅲ纳入国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规划,可研报告正持续完善,设施将建设兼顾智能计算与高精度计算的国际领先智能超级算力平台,将推动人工智能前沿技术的发展,提升人工智能的基础算力水平,抢占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础软硬件技术制高点。

作为省级实验室,深圳湾实验室已入驻百余个PI课题组,在职人员1200余人、高层次人才近200人,科研技术人员占比89%。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已全面投用,深圳医学科学院(筹)拟建设国际领先的生物医学领域8大研究所,将提升深圳及大湾区的医学科研水平与产业转化能力。南方科技大学光明高等研究院已开工建设,将布局建设先进光源中心、低温物理中心、生命医学中心等8个科学中心。香港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也陆续在光明科学城布局创新资源。这些科研机构平台和研究型大学的集聚,将持续产出高水平科学研究成果,并不断培育高层次研究型人才。

释放科研经济新活力

以需为要、圈层推进,光明科学城随着高端资源和平台持续集聚,重大设施成果转化成效逐渐显现,新型科研经济正向纵深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沿途下蛋”从“1.0模式”迭代升级为“2.0模式”,聚焦全过程创新链条关键环节延链、补链、强链。“楼上创新、楼下创业”综合体升级“2.0模式”,有效打破科学与产业孵化的时间与空间壁垒,架起科研服务产业、产业反哺科研的“双向车道”。截至今年8月,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累计组织12批超300家企业遴选,推动42家总估值超164.8亿元的合成生物企业落地光明区。

光明科学城港澳创新协作持续加速,香港科技大学深度参与光明科学城脑解析与脑模拟设施的设计,深港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已吸引港澳青年创业人才60名,落地创新项目48个,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7家。

如今,光明科学城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正有序搭建,创新发展动能加快释放。2018年至2022年,光明区规上工业总产值从2205.7亿元攀升至4292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从483.9亿元增加到921.4亿元。2018年至2022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从314.3亿元增长至764.5亿元。今年上半年,安全节能环保、高端医疗器械、电化学储能产业集群产值增速均超10%。

聚力下好“一盘棋”

科学之城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顶层设计和制度完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将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作为大湾区建设的重要任务,其实践的重要载体落在光明科学城。根据规划,到2050年,光明科学城将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学中心。

目前,深圳已形成“法律+规划+措施+政策”的科学城全维度政策体系,凝聚“一盘棋”推进的强大合力,全方位保障光明科学城建设发展。作为国内创新的科学城专项法规,《深圳经济特区光明科学城发展促进条例》已经施行,提出64条具体法律条款,为光明科学城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深圳光明科学城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光明科学城空间规划纲要》《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光明科学城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的若干意见》等指导性文件实施,绘制光明科学城发展蓝图。

人才是提升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光明科学城持续打造引才留才育才的完整人才链,通过“规划+计划+办法”人才政策体系,在教育、医疗、住房、文体等领域持续发力,打造世界一流创新人才宜居宜业的“梦家园”,吸引领军科学家、青年科学家、工匠型技术人才等集聚。截至今年6月,已推动20余支院士团队聚集光明,引进、培养各类人才18.21万人,各领域高层次人才突破2000人,以及科研院所人才突破5400人。

为了以高品质产业空间支撑高质量发展,光明区出台“1+1+5+1”产业空间支持政策体系,推出“工业上楼”及特色园区建筑设计指南,让高品质产业空间建设有据可依,有效提振企业、园区发展信心和动力。高效推进“5+8”连片产业空间整备,释放连片产业空间143.25公顷,加速推动“项目等土地”到“土地等项目”的转变,持续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金融活水是新型科研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光明区用好政府、市场两手资源,发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优势。与国家开发银行深圳市分行合作,设立规模100亿元的光明科学城科技金融专项资金计划,围绕科技成果转化全生命周期,有针对性地解决科技型企业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等阶段的融资需求。截至今年8月,已累计向165家科技型企业授信64.3亿元、放款41.4亿元。同时加快建立产业基金体系,设立100亿元的光明科学城母基金、落地15亿元的合成生物产业基金、10亿元的脑科学与类脑智能产业基金,成立深圳市光明致远科技基金会,全面撬动市场力量,为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充足资金支持。

一盘棋统筹,一体化推进,一揽子保障,5年的齐心发力迎来了光明科学城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如今,创新之美、科学之美在这里交相辉映,科学之城、未来之城正加速崛起。

(数据来源:深圳市光明区委宣传部)

热门相关:贴身侍卫   惊世第一妃:魔帝,宠上身!   隐身侍卫   我寄人间   苏医生,你笑起来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