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宝兴狠抓“三个创新” 示范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

2017年,《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正式印发,标志着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正式启动;2021年10月12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中国向全世界宣布大熊猫国家公园成立。大熊猫国家公园成立两周年后的今天,四川宝兴牢牢抓住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重大历史发展机遇,以创新为抓手,持续深入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高质量发展。

“请登记姓名和联系电话,如果有打火机,请放到这个盒子里。”日前,在宝兴锅巴岩片区进山检查卡点,巡护小组队员但召辉,正认真检查进山车辆和人员情况。

今年59岁的但召辉,早在2000年从一名伐木工变为了生态管护员,平均每月外出巡护时间达到18天。“这些年来,当生态管护员的工资也增加不少,从最初每个月300元涨到了现在的1800元,算上绩效考核等,每年能有近3万元。”

蜂桶寨保护区生态管护员但召辉的转变,得益于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

统计数据显示,自2020年以来,宝兴县共投入天然林停伐补助资金、公益林补偿金3000余万元,对大熊猫国家公园范围内78万亩集体土地全部实行代管,并设置了100余个生态管护员岗位。

“聘用对象都是所在区域当地村民。”宝兴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举措的目的是引导原住民从事生态修复、生态监测、森林防灭火等工作,进而有效解决村民生计问题。

还有曾经的“受损者”,变为生态保护的“受益者”。宝兴在全省率先开展野生动物致害保险补偿试点,累计投入参保资金150万元,截至目前已受理致害事件3700余起,挽回农民受野生动物致害损失200余万元。实现了原住居民共建共享机制的完美闭环。

共建共享机制创新有效激发了当地群众参与保护的积极性、维护了群众的利益,而打造规范有序公园样板的创新,则实现了公园整体形象和管理水平提升、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司法保障的有效衔接。 

据相关资料显示,宝兴整合地灾、交通、政法等各类监控设施200余个,着力打造的“天空地人一体化”智能监测指挥平台。建立巡护“地块、图表、人员”三本台账,设置巡护样线53条,配置卫星电话、GPS等现代通信设备……

有序推行公园标识规范化,分批改造40个管护站点,统一管护员着装设备;在全国率先设立生态环境保护法治保障中心、大熊猫国家公园法治服务中心,建成“一站式”“集成式”法务区和法务中心4个、法治教育保障点(基地)13个。

据了解,宝兴蜂桶寨法治服务中心工作站,被最高人民法院列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司法保护实践基地;全省首例认购“碳汇”用于盗伐林木行为的替代性生态修复司法案件,在宝兴县成功审理。

“我们创新设立了大熊猫国家公园宝兴片区综合党委,将县、乡、村三级行政主要领导,纳入国家公园管护体系并兼任站长(点长)。同时设置乡(镇)林业工作站,实现了大熊猫国家公园宝兴县管护总站与县林业局合署办公。”宝兴县政府相关负责人坦言,由此设立的3个基层中心管护站、39个基层管护站(点),不仅实现了熊猫管护、森林保护、安全防护等10多项职能职责的有效统筹,更实现了区域发展和公园建设的一体推进。(宝兴县委宣传部 供稿)

热门相关:开局签到荒古圣体   这个大佬有点苟   你好,墨先生   娇妻太甜:老公,要抱抱   国破山河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