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涪陵聚焦“五个环境”建设 打造“服到位、零距离”营商环境

今年以来,涪陵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工作,持续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稳定经济大盘、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以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坚持以企业评价为第一评价,以市场主体感受为第一感受,聚焦市场环境、法治环境、政务环境、开放环境、要素环境建设,聚力创建优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持续叫响做亮“服到位、零距离”营商环境品牌,为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市场活力不断迸发

市场准入准营退出更加便利。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确保“一单尽列、单外无单”。全面推行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实现印章刻制、税务发票、社保登记、银行开户、住房公积金同步办理。印章刻制、税务发票等实行免费发放,近两年为企业节约开户成本近百万元,预计全年新发展经营主体1.5万户、总量突破10.6万户。企业简易注销实现“一次申请、一网办结、一日办结”。

市场交易更加规范有序。全面推行“不见面开标”方式,预计全年完成不见面开标项目占比达63%,让投标人“零跑腿”。推行以工程保函替代现金缴纳投标、履约、工程质量等保证金,累计免除中小微企业投标保证金超9000万元,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建立远程异地评标合作机制,常态化开展远程异地评标20个,实现评标专家资源跨区域共享。推行“互联网+政府采购”模式,开出首张政府采购电子履约保函——“榨菜手工传统技艺子项目”履约保证金电子保函。

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探索“工业项目标准地+信用承诺制”新模式,提速项目推进,其中园区新增工业项目按标准地出让比例达96%。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告知承诺制”“分阶段办理施工许可”“帮办代办”等服务新模式,大幅缩短项目建设耗时,变“企业跑腿”为“数据跑路”。持续优化竣工验收,竣工联合验收事项减少为4项,办理时限压缩至7个工作日。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存量房屋登记、交易和税费“一窗办理、即办即取”,36分钟办结。

营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 服务效能不断优化

政务服务水平持续提升。严格落实政务服务中心进驻事项负面清单制度,推动1373项事项进驻中心集中办理,进驻率达95.9%,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只进一扇门”。大力推行自助办、网上办、掌上办、延时办、周末节假日预约办相结合的7×24小时“全时办”服务机制,提供“全时办”服务1370余次。强化“好差评”管理制度,建立每日问题数据监测提醒机制,差评按时整改、整改回访满意率均达100%。开展“微笑服务之星”评选,全面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线上办理事项持续丰富。推动4298个事项上线“渝快办”平台运行,网上受理率达93.3%、全程网办率达65.1%。建成“渝快办”移动端涪陵区专区小程序,新增政务公开、互动交流、特色服务等功能,更加方便企业群众“掌上办事、指尖办事”。与浙江海宁、湖北蕲春等地签订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协议,累计为企业群众异地办理市场监管、人社、公安、医保等领域事项1.6万件,同比增加3.5%,切实方便企业群众“就近办理、一次办成”。

线下办理流程持续简并。“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服务改革快速推进,上线运行“一件事一次办”套餐47个,平均减环节78.2%、减时间76.4%、减材料60%、减跑动92.8%,群众满意度达100%。深入推进川渝协作,全面承接落实“川渝通办”事项清单311项,先后承接落实政务服务“跨省通办”140项,为企业投资兴业提供极大便利。实施“一窗综办”改革,推动23个部门502项事项纳入工程项目建设、企业开办、交通运输等12类综合窗口,设置无差别综合窗口10个,打造“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审批服务新模式。

营造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 公共法律服务水平有效提升

行政决策水平不断提升。编制《涪陵区人民政府2023年度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为11件重大行政决策事项、35件重要政策文件、42个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提供法治审核意见。建立公平竞争审查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审查会审工作规范,累计审查出台涉市场主体政策措施105件、修改调整15件,累计清理存量政策措施221件、废止2件,推进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有效落实。

监管执法水平不断提升。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跨部门综合监管,提升联合抽查占比至20%,有效减少“多头监管”对企业的负担。深化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对列入重庆市新经济市场主体库的新经济市场主体,设置“包容期”,探索实行行政提示、行政建议、行政约谈等柔性监管方式和非现场监管方式等“触发式”监管模式。提升数字监管成效,“互联网+”监管行为覆盖率达70.6%、居全市第2位,推出“信易+”应用场景8个、数量居全市第1位。成功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

公共法律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深化全渝数智法院建设,健全优化“云上共享法庭”“车载便民法庭”等平台,实现全流程网上办案。结合“枫桥式人民法庭”示范项目创建,开展“上门立案”“云立案”,推动涉企诉前调解率上升至80%、诉前调解分流率至75%。做优做强“律小青”品牌,常态化开展“公共法律服务园区行”、民营企业“法治体检”出具“一对一”“订单式”法律意见400余条,帮助企业化解风险问题110个,为企业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4亿余元。挂牌成立司法服务民营经济示范工作站16个,发放《民营企业风险提示书》200余册。设立全市首家集“党群服务、行政指导、检察履职”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白涛新材料科技城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为联系点企业提供维权指导、法律咨询等全方位、多层次的知识产权综合服务。

营造兼容并包的开放环境 科创动能持续激发

对外开放纵深推进。获批全国粮食物流核心枢纽承载城市(港口型),谋划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渝东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龙头港市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有序推进。高新区成功创建市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综保区二期通关运行,贸易加工产业园(一期)基本建成,实现全区进出口总额180亿元。重庆港水运口岸扩大开放龙头港区进入国家部委审理程序,1—10月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78.4%。成功举办第五届榨菜产业国际博览会,签订1600万美元榨菜出口订单。

创新力量加速汇聚。建成国家级高性能塑料及树脂创新型产业集群。慧谷湖科创小镇引进产业研究院等研发平台16家,科创CBD集聚科创企业125家。万丰奥威成功创建市级工业设计中心,6家企业获评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增量全市区县第三。15户企业获重庆市企业创新奖,数量居全市区县第一。开展四链融合调研,梳理企业技术、人才、资金等需求,为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精准画像。建立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清单,动态更新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培育库,新培育市级以上研发机构11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1家、科技型企业501家。

创新生态持续优化。打造“知识产权+金融”平台,更新建立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需求数据库,指导华晨鑫源等公司申报市级高价值专利项目,推荐剑涛铝业、首键药包2家企业申报市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提升创新主体科技创新水平和专利运用能力。整合组建涪陵产业发展集团,国药太极央地国企混改荣获“2022十大重庆经济改革创新案例”,区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达3129亿元、总量保持全市区县第一。华兰生物、美心翼申等9家企业上榜绿色工厂名单,涪陵高新区入围绿色工业园区名单。

营造保障顺畅的要素环境 资源配置能力显著增

能源保障能力持续提升。推广复制市政接入外线工程并联审批改革成果,提供“一站式”服务,客户交互次数和办理时间分别压减75%、81%。创新设立水电气线下联办平台,实现水电气缴费、过户、报装等相关业务“一窗申请、一表申报、一次办结”。积极争取水电气线上联办在全市第一批试运行。推行“水电气+二手房”联动过户,平均办理时间压缩66%。充分发挥页岩气就地转化优势,每年为企业争取3亿方优惠气指标,累计降低重点用气大户用气成本超1500万元。提升国家电网、聚龙电力“双电网”供电保障能力,建成投运光伏发电项目124个,与陕煤集团深化博赛矿业焦电一体化、重庆华峰热电联产等项目合作。

融资服务质效全面提高。设立民营小微企业首贷续贷中心,累计办结首贷、续贷业务1482笔、金额超13亿元,平均审批时长分别为2.4、1.5个工作日。建立常态化银企融资对接机制,畅通融资需求清单反馈渠道,促成280家企业获得融资支持80余亿元。持续推动给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降费让利,对小微、“三农”主体、个体工商户担保费率下降至1%。截至10月末,制造业中长期、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分别为39.95亿元、127.13亿元,增长11.8%、34.3%。成功获批2023年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

劳动用工保障不断强化。发布《涪陵区急需紧缺人才专业目录(2023年度)》,形成8大产业领域33大类46个急需紧缺岗位350人需求的人才目录,有效促进全区重点产业需求与人才供给精准对接。深入实施“百千万”人才计划,累计引育产业技能人才2016人、专业技术人员2458人。建立重点企业用工调度保障机制,设立重点企业就业服务专员,动态更新企业用工需求数据库,促进求职招聘供需匹配。开展“春风送暖促就业”“民营企业服务月专场招聘”活动,新增城镇就业2.58万人。建立就业政策“免申即享”“直补快办”模式,实现数据共享,自动筛选符合政策享受条件的企业和个人,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

热门相关:圣人门徒   都市极品小医圣   一个人的一往情深   万象真经   重生之我的书记人生